VPN节点器
40年来,海峡西岸春潮涌动,沉寂的台海前沿迸发出前所未有的活力。集“台、侨、特、海”于一身的福建,先行先试,爱拼敢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
借力扬帆天地阔,击鼓催征正当时。进入新时代,习近平总书记为福建擘画未来“建设‘机制活、产业优、百姓富、生态美’的新福建”;“多区叠加”的八闽大地,迎来了千载难逢的发展良机。
新时代再启航,福建如何找寻前行方位航程坐标?如何在服务国家发展大局中落实特殊使命?如何在全球化竞争合作的洪流中再造优势?
经济发展高质量、社会治理高效能、精神文明高品位、幸福生活高指数、生态环境高颜值……一系列“高追求”,彰显福建特色、体现福建品质、展现福建气魄。
改革不停顿,开放不止步。深化“放管服”改革更好发挥政府有形之手作用;落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重塑干部作风,倡导“爱拼会赢、永不止步”提振企业家精神……
1月26日,福建省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举行。福建省长唐登杰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2018年经济增长目标为8.5%左右。两年前,福建省“十三五”规划纲要也将未来五年的经济增速设定为8.5%。
十八大以来,福建GDP从接近2万亿元到突破3万亿元,2016年首次进入全国前十;人均GDP从5.3万元增加到8.2万元,超过1.2万美元,2016年上升到全国第6位。初步统计,2017年,福建GDP达3.2万亿元,增长8.1%。
逐渐摆脱“沿海经济小省”的尴尬,整体实力跃上新台阶,福建稳中求进有了更为坚实的基础,更为广阔的前景。
福建省委政研室主任陆开锦说,东部沿海其他省份已基本完成工业化或进入工业化后期,而福建尚处于工业化中后期。过去5年福建发展速度一直位居东部沿海前列,正在形成追赶之势。“十二五”是福建比较优势的累积期,“十三五”则是比较优势向发展优势的转化期。
“闽道更比蜀道难”,交通落后、腹地逼仄曾长期制约福建发展。十八大以来,福建“两纵三横”的现代综合交通网络建设加快形成,实现市市通快铁,县县通高速,镇镇通干线,村村通客车。全省高速公路运营里程突破5000公里,密度居全国前列,铁路路网密度为全国平均水平的2倍。从末梢到枢纽,基础设施的沧桑巨变,为产业聚集和发展提速打开了新天地。
从经济总量来看,相邻的广东已接近9万亿元,浙江突破5万亿元,而福建才处于3万亿关口;全国14个城市GDP突破万亿,福建经济第一大市泉州GDP尚不足8000亿元,增长潜力可期。
——我国区域经济板块联动日渐加强,处于长三角、珠三角、中部地区三大板块中间的福建,正乘八面来风之势,享区域协调发展之利。
欧洲的红酒、日韩的化妆品……在江西省井冈山经济技术开发区吉安陆地港,来自厦门自贸片区的1000多种直销进口商品备受欢迎。这家由厦门港务集团投资运营的陆地港是闽赣合作的产物,大量江西货物通过吉安陆地港及海铁联运等渠道进出福建港口。福建腹地之困日渐缓解,互利共赢的合作之路越走越宽。
青拓集团,浙江青山钢铁在福建宁德投资的大型企业。看中当地优质的港口资源、较低的要素成本,青拓集团果断布局,几年间销售收入突破800亿元,成长为世界最大的不锈钢生产企业。
——两岸关系进入新阶段,福建肩负深化两岸融合发展的历史使命,需要进一步壮大经济实力,增强吸引力,凝聚向心力。
总投资62亿美元的联芯集成电路项目,由台湾联华电子与福建方面合资组建。公司成立3年多来,产品良率已达行业领先水平。从无到有,从弱到强,厦门迅速形成完整的产业链上下游配套,相关项目超过100个。
平潭综合实验区围绕两岸共同家园,建起了对台小额商品交易市场、台湾创业园等,平潭至台湾客滚航线、台车入关、对台海运快件等业务让“闽台一日生活圈”逐渐成形。
持续推进的闽台产业对接升级计划,让两岸企业有了更多携手共进的机会。目前,43家台湾百大企业在闽投资,福建实际使用台资74.5亿美元,漳州古雷炼化一体化、泉州晋华存储器、莆田联颖光电6寸砷化镓等台资项目正加快建设。
丝路启迪思路,视野推动事业。全方位、多层次的海丝核心区建设方案,加快了福建与东盟等海丝沿线国家和地区合作步伐。广泛吸引华商参与海丝沿线重要基础设施、产业园区等合作项目建设,福建与东盟经济文化合作迅速升温。
从非洲西海岸毛里塔尼亚,福建宏东远洋股份有限公司建成大型远洋渔业基地,到欧亚大陆十字路口波兰,福建商人陈铭坤成立的中国商品城……有着深厚海洋基因的福建商人,正以开放开拓之姿复兴着曾经的丝路盛景。
海丝核心区、自贸试验区、平潭综合实验区、福州新区……一项项国家任务书,一个个开放窗口,成为福建与世界联结的缤纷纽带;在经济全球化的汪洋大海中,福建号巨轮风光无限。
福建省委书记于伟国说,福建将打开“大视野”,用好“大平台”,在开放的思想观念、结构布局、体制机制上进一步拓展,以全面开放促进改革深化、提高经济发展质量。
在24小时连续滚动的全自动化生产线上,一块块大尺寸液晶面板鱼贯而出。这里是总投资300亿元,以业界最快速度完成打桩建设的福州京东方项目生产车间。去年2月,京东方福州8.5代线向国内外客户交付首批产品。
福州市经信委副主任林端雄介绍,京东方项目不仅填补了福州电子信息产业液晶大尺寸面板的空白,也将带来超过80亿元的配套项目投资。
随着京东方、华佳彩、泉州晋华等项目的接连投产,福建电子信息产业集群竞争优势加速形成,由“填芯补屏”向“增芯强屏”大踏步迈进。
长期来福建产业结构偏轻、领军企业匮乏、集群规模不大。时空变幻,昔日“前线”,今日“前沿”,福建的区位格局为之一新,发展优势全面迸发。
年终岁首之际,两岸最大石化产业合资项目——漳州古雷炼化一体化落户,在福建石化产业的大棋局上,又添一关键棋子。
作为福建三大主导产业之一,沿着福建海岸线一路向北,古雷石化基地、湄洲湾石化基地、江阴石化专区等多个石化巨头次第崛起,东南沿海石化产业版图正加速重构。
五年来,福建全力以赴抓好“五个一批”项目,全省工业投资从4548亿元扩大到8600亿元,年均增长13.5%,千亿产业集群由5个增加到11个。产业结构由“轻”向“重”、产业链条由“短”变“长”,产业规模由“小”做“大”。
一个小小的马桶盖曾引起国人对“中国制造”的质疑,然而福建民企九牧厨卫却通过“技术赋能”,改写了人们对国产卫浴用品的粗糙成见。
走进位于南安的九牧厨卫质检车间,一个个智能马桶的零部件正在接受各种考验,为了检测防水性能,马桶要进行20多个小时的连续冲洗,马桶盖座圈被反复施以200公斤的压力测试……
九牧厨卫董事长林孝发说,随着消费结构的升级,九牧从产品技术、设计、品质上进行创新,利用人工智能,将繁琐程序操作简化为一键定制。九牧还推出一款可以检测用户体脂等健康参数的智能马桶,引领用户消费需求。
作为草根起步的制造业重镇,泉州安踏、恒安、九牧等一批明星企业发展成为创新龙头,泉州成为“中国制造2025”的地方样板。
面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时代浪潮,以一般制造业起家的福建工业,比以往任何时期都更需要创新驱动。
过去五年,福建技改投资年均增长17.5%,累计超过1万亿元,创新驱动引领超过60%的工业企业转型升级。纺织服装、食品加工、建筑陶瓷等传统行业供给侧改革成效显著,经历蜕变的阵痛,一大批民企重现生机。
只需快速充电十分钟,电动汽车即可连续行驶300公里,宁德时代新能源公司这一最新技术攻关进一步完善动力电池续航效能,再度引爆行业风口。仅去年上半年,公司的研发投入就达6.7亿元。
在曾经的沿海“黄金断裂带”闽东宁德,贫瘠的土地抱上了一个个“金娃娃”。短短几年,锂电新能源产业爆发式增长,宁德市消费类锂电池市场占有率跃居全球第一,动力电池达到全球首位。
传统动力汽车上掉队的福建,正抢占新能源汽车产业风口。福建两会期间,省人大代表、云度新能源总经理刘心文开着云度下线不久的首款纯电动SUV出现在会堂门口。2014年,云度这一行业“黑马”在莆田脱颖而出,成为市场新贵,下线当天即与首批采购客户签署2.2万辆的订购协议。
创新之火,燎原八闽。过去五年,福建扎实推进国家创新型省份建设,高新技术企业从1638家增加到3054家,规上工业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1.9%,研发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3.9%。中科院海西研究所、国家海洋局海岛研究中心等相继落地,省级以上创新平台达2600个。
闽北南平市是闽江源头,“双世遗”武夷山所在地,素有“南方林海”“中国竹乡”之美誉。去年以来,发生在这个山区市的两件事引起社会广泛关注。
一是“铁腕治污”。全市累计拆除养殖场11445家,消减生猪400余万头,源头端减量的效果立竿见影,辖区内劣V类小流域从原来20条减少到目前1条。
二是“妙手算账”。南平下辖的武夷山市开展了生态系统服务价值核算试点工作,目前公布的阶段性成果显示,2015年武夷山市生态系统服务总价值为2324.4亿元,是同年全市GDP的16.7倍,人均为101.1万元。“生态值多少钱?”第一次有了可供参考的答案。
南平市委书记袁毅说,这两件事表明了“绿色南平”的取舍之道和潜力所在,即要选准与自身绿水青山相得益彰的绿色产业作为发展主攻方向。
不以污染换增长,不因速度轻质量。目前南平市已经确定了现代绿色农业、旅游等七大产业,并高起点编制绿色发展行动纲要、七大产业绿色发展规划和资金、人才配套支持政策。围绕“绿色发展创新”主体,初步梳理出285个总投资2128亿元的支撑项目。
福建背山面海,自然生态条件得天独厚,森林覆盖率连续40年冠居全国。另一方面,各地资源禀赋、环境容量和产业基础相差甚巨,发展的方向、重心和节奏也理应不同。
共赴一盘棋,落子见水平。瞄准“让该干什么的地方干什么”,福建省以落实主体功能区划为契机,建立起一整套约束与导向并重的国土空间管控体系。
——坚持保护优先原则。全省五分之二的县市和197处区域列入限制或禁止开发区域,陆域面积的三分之一列为重点生态功能区。
——调整考核导向。对限制开发区域的34个县(市)取消地区生产总值考核,实行农业优先和生态优先的绩效考评方式。
2016年8月,全国首个国家生态文明试验区花落八闽,福建生态文明建设实践迎来新考题:既要凝聚共识,把生态理念落实到施政布局全过程,更要因地制宜,提升绿色发展、特色发展能力。
福建省发改委相关负责人说,福建一直致力于找准改革与发展的结合点和突破口,大力探索“一地一品”“一品一策”“一策一业”“一业一龙头”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发展模式。
绿色蔚然成风,内涵各有千秋:制造业重镇泉州扭住转型不放松,推动传统产业向绿色低碳循环方向发展,打造“中国制造2025”地方样板;花果之乡漳州通过“五湖四海”等综合生态项目建设,从天生丽质的“生态佳”迈向融合发展的“生态+”;闽西龙岩市立足现有环保产业基础,打造以环保装备为代表的千亿机械产业集群……
沿海与山区有差异也有差距,如何弥合?保护与发展有共性也有矛盾,如何破解?福建瞄准问题、聚焦短板,着力在脱贫攻坚、城乡同步、山海协作和绿色惠民方面下功夫。
——脱贫攻坚精准发力。十八大以来,“造福工程”累计搬迁87.9万人,脱贫110万人,贫困发生率从3.8%下降到0.02%;2201个建档立卡贫困村面貌明显改善,原中央苏区、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海岛等欠发达地区发展步伐加快。
——新型城镇化与乡村振兴齐步走。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59.6%提高到64.8%,529万农业转移人口成为城镇居民;提升乡村公共服务水平,在三分之一村庄开展美丽乡村建设,75%行政村实现生活垃圾常态化治理;建立专项奖励制度,促进山区专业技术人才收入水平总体上不低于沿海。
——加强山海协作,先富带动后富。23个沿海强县(市)牵手23个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共建产业园区。沿海泉州市实施“三百工程”,百企帮百村、百会扶百村、百侨助百村……23个省级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生产总值年均增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
——加大山区财力扶持,增强百姓获得感。投入近50亿元加大全流域生态补偿力度,大部分补偿到流域上游欠发达地区和生态保护地区。探索商品林赎买制,由政府出钱把位于重点生态区位的商品林买过来;财政资金作为担保金,林农利用林权证直接获得贷款……不断深化的林改,让连绵起伏的绿色群山成为林农致富新途径。
“爱拼敢赢,永不止步”提振企业家精神,“马上就办、真抓实干”重塑干部作风,“攻坚克难,奋勇争先”再树改革大旗
2017年初,一张照片在手机朋友圈刷屏:身家百亿的恒安集团CEO许连捷在机场候机厅吃泡面。照片背后,是这位65岁的“闽南商业教父”带着不服老、不服输的拼劲放弃“退休”,再度出山。
受市场环境影响,恒安持续上扬的销售曲线一度遭遇罕见下滑。“作为企业创始人,我义不容辞要和大家一同渡过难关。”在恒安集团总部,一身休闲装的许连捷斩钉截铁地说。
进入新常态,市场深度调整,行业洗牌加剧,企业间竞争空前激烈,不改革就没有出路,不创新就难以生存。一向信奉“爱拼才会赢”的许连捷说:“我重返一线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百年千亿恒安的发展蓝图。我们的目标是希望走向国际舞台,把产品带出去,让品牌走出去。”
在另一家福建龙头企业安踏的品牌展示馆门口,“永不止步”四个大字苍劲有力,这四个字也镌刻于福建企业家精神深处。
从靠600双鞋子闯北京到如今市值突破千亿港元,安踏的成长史正是一部闽南企业不断创新、不停探索、不懈奋斗的精神史。
安踏董事局主席丁世忠在给员工的新年致辞中说道:“我们要做好专业化、高质感,让安踏从‘消费者买得起的品牌’向‘消费者想要买的品牌’升级和转变。”
“别人在晒朋友圈,我们在晒太阳,但晒得有成果。”无论是双休日还是国庆等节假日,过去一年,在水系治理、旧改征迁等项目一线,这样的状态是福州很多干部的常态。
拖了多年的地铁通了、脏乱差的火车站靓了VPN节点器、低迷的招商活了……福州市大力弘扬“马上就办、真抓实干”优良传统,并推出一线多万名干部既感到压力更充满动力。
营商环境好坏,关系事业成败。厦门市长庄稼汉说,作为特区,环境不仅要在国内比,更要对标国际一流。为此,厦门主动参照世界银行评价指标体系,围绕建立企业全生命周期服务体系,逐项查找差距和短板,逐领域提出具体的改革目标、任务和措施。
根据第三方机构评估,两年来,厦门营商环境从全球排名第61位上升到第40位水平,跻身全国前列,企业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提升。
志不求易者成,事不避难者进。在福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大节点和事件中,改革创新始终是最为鲜明的标记。
厦门成为全国首批4个经济特区之一,晋江从小渔村发展为蜚声海内外的制造业品牌之都,1984年55位国有企业负责人联名发出“松绑放权”的呼吁,1998年闽西武平县几位林农冒着政策风险摁下“分山到户”的红手印……福建留下了许多敢闯敢拼的改革创新之举。
平潭综合实验区,在一个曾经“光长石头不长草”的海岛上建设起了两岸共同家园;三明医改,“山区小市”勇于挑战世界性难题,“三医联动”改革模式成为全国效法的典型;全国首个生态文明试验区,在“生态环境只能更好,不能变坏”的硬约束下,探索全新的生态文明制度体系……近年来,福建承担了一系列打硬仗、啃硬骨头的国字号发展改革任务,成效令人瞩目。
在2月1日的省委常委会上,于伟国书记强调,围绕全面深化改革,福建目前要着力建立问题导向工作机制、经验复制推广机制、改革推进落实机制,力求让各项改革举措深下去、实起来,充分释放改革红利。
向改革要动力,向改革要红利。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福建实践中,多项重大改革试验加快推进,关键环节改革不断实现新突破。
——自贸试验区推出创新举措11批285项,其中全国首创103项,新增企业数、注册资本分别是挂牌前的4.3倍和6.3倍,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建设成为全国典型案例,跨境电商、保税展示交易、融资租赁等新业态快速发展。
——深化放管服改革,梳理公布“一趟不用跑”和“最多跑一趟”办事清单2725项,省级行政许可事项精简50%以上,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部取消。省市县乡四级权责清单实现全覆盖,90%以上事项实现网上办理。
“在全省范围对标国际最高标准,全力打造一流营商环境,让企业和群众办事像‘网购’一样方便。”福建省长唐登杰说,福建将用好用足中央赋予的先行先试政策,坚定不移将改革进行到底。以深化改革增添供给活力,突破利益固化的藩篱,破除体制机制弊端,拓展改革广度和深度。
潮涌八闽,风正帆悬。对于赶超路上的福建来说,这是创新创业的时代浪潮,是借力聚力的改革新风。站在改革开放40周年的时间节点上,处于前所未有的多重发展机遇中,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新福建”号巨轮的新时代航程,必将不辱使命、不负期许,创造更多成就和惊喜,收获更大光荣与梦想。(记者刘亢、康淼、涂洪长、刘姝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