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pn节点
发布时间:2012年02月17日 00:39进入复兴论坛来源:山西新闻网-山西晚报手机看视频
他是我国粒子加速器事业的开拓者和奠基人之一;近一个世纪的科技人生,他以2项世界原创、3项填补国内空白的科研成果,为我国高能粒子加速器从无到有并跻身世界科技前沿,做出了杰出的贡献。他就是国际著名加速器物理学家谢家麟先生。
谢家麟1920年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1943年毕业于燕京大学物理系。从1947年去美国留学,到获得加州理工学院硕士、斯坦福大学博士学位,谢家麟只用了4年时间。1952年,回国受阻而无奈留在斯坦福大学工作的他接受了一项任务,研制一台高能电子束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用它产生的高能量电子束流,打入人体内部杀死肿瘤细胞,治疗癌症。
1955年,回到祖国后vpn节点,谢家麟面临着极其落后的科研条件。当时开展加速器科研项目,本应该建立在最尖端的技术、设备和材料基础上,但这些国内没有,国际上则对我国实施禁运。
谢家麟迎难而上,他形容自己是“想吃馒头,先种麦子”:给新分来的大学生补核物理、电子学、微波技术、电子直线加速器理论等课程;没有试验用的元器件和装置,他带着学生动手制作。1964年,他们终于研制成功了我国第一台可向高能发展的加速器。这台加速器的问世,大大推动了我国电子直线加速器的建造和应用,带动了大功率微波电子元器件的研制。
1990年12月7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北京隆重举行,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工程(BEPC)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谢家麟作为这项工程的主要领导者和总设计师,在获奖人员中排名第一。
参与BEPC研制的叶铭汉院士曾动情地说,谢家麟在我国选择建造高能加速器道路的关键时刻,以深入细致的分析,说服了持不同意见的同志,最终确定了BEPC的正确方案。BEPC技术难度很大,“以至于当时有人说,我们好比站在铁路月台上,要想跳上一辆飞驰而来的特快列车。”
由谢家麟担任对撞机工程经理的团队,仅用了4年时间,就创造了国际同类工程中建设速度快、投资省、质量好、水平高的奇迹。
对文学的热爱大致与谢家麟的家教有关。谢家麟父亲谢良佐是哈尔滨的一位名律师,除了法律外,在历史、文学、诗词、书法等方面也都有一定的造诣。而谢家麟在童年时对诗词就有强烈的兴趣,并背诵了不少名作。
后来去燕京大学读书,虽然读的是理科,但对文学还是颇为爱好。说到自己喜爱文学,谢家麟还饶有兴趣地向记者讲述了自己在燕大选读了一门文学院的课程“苏(苏东坡)、辛(辛弃疾)词”,由国学大师郑因伯授课。在期终考试时,老师让学生们从两位词人的作品中选一首进行评说解读。谢家麟选了苏轼的《蝶恋花 密州上元》。
“我很欣赏这首词中对人世无常的淡薄旷达的意境,当时我的讲评大概写得不错,赢得了郑先生的表扬,还说可惜我不是中文系的学生!”谢家麟笑着说。